种振岳、金星
治疗急慢性肠系膜缺血对于血管外科医生而言充满挑战。既往急慢性肠系膜缺血的死亡率高,只能依靠开腹手术肠切除或静脉营养支持治疗,通过(介入溶栓及支架植入术)解决了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所导致的急性肠坏死及慢性肠绞痛,提高了该疾病的救治成功率。
腔内介入治疗的应用,降低了急慢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高死亡率和后续高昂医疗费用,彻底扭转了对于急慢性肠系膜缺血束手无策的尴尬境界,成功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,具备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。
病例1
肠系膜上动脉(SMA)夹层:
男,41y,突发腹痛,CTA提示SMA夹层形成
CTA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

术中造影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

支架植入后造影夹层消失
病例2
男,52y,突发腹痛,SMA支架10-40mm植入+CDT
术后症状缓解,进食正常
造影示SMA栓塞

SMA支架植入

置管溶栓
体会:不必追求完全清除SMA血栓,只需要肠管供血得到代偿,缓解临床症状
病例3:
女,66y,进食后腹痛,肠系膜上动脉(SMA)闭塞、腹腔干(CA)狭窄、肾动脉(RA)狭窄
腔内介入:SMA闭塞支架无法通过,CA支架植入术及右肾动脉支架植入术,术后腹痛缓解,进食改善

CA狭窄.

SMA闭塞

右肾动脉狭窄

SMA闭塞支架无法通过

CA置入球扩支架

右肾动脉置入球扩支架
病例4
慢性SMA狭窄:男,71y,进食后腹痛,严重消瘦,营养不良,CTA显示SMA重度狭窄,SMA置入球扩支架后管腔通畅。

造影示SMA狭窄

SMA置入球扩支架